星期五, 10月 24, 2014

波紋島

七月底的長週末, 我駕車搭乘渡輪, 離開擁擠紛亂的溫哥華, 一路欣賞著青山碧海, 看海鷗在水面上翱翔, 二十分鐘後就抵達波紋島(Bowen Island)。 下了渡船, 往山坡上駛去, 穿越路邊樹枒間的陽光, 靜靜地撒在地面, 時間彷彿停頓在清晨十點不再前進了。

不一會就來到與白妮絲相約的咖啡館, 兩條狼犬在門外徘徊, 等候正在店中喝咖啡的主人。 推門入內, 撲鼻一陣新出爐的糕點香, 坐上客都顯得十分悠閒, 甚至有點慵懶。 女子大多一張素淨的臉蛋, 將長髮束在腦後; 男子則有留長鬚長髮的, 也有將鬚髮修剪得整潔的, 都談不上時髦, 與一般農人裝扮相差無幾, 但他們的眼中卻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即使普通衣著也擋不住非凡的氣質。

白妮絲是對的, 在這居民近三千五百人的小島上, 誰在乎名利? 誰在乎繁忙都市中的鉤心鬥角? 小島因有重量級文藝界人士居住而揚名, 每當他們的作品在百老匯, 在倫敦或巴黎等大都會發表後, 就會迫不及待地回到島上來。 這群離不開大自然的文化人, 在這裡孕育靈感, 為下一部創作充電。

波紋島原本屬於加拿大”第一民族原住民(First Nations Bands )”的夏日營地, 直到一八七零年, 以華裔, 日裔, 葡萄牙裔及原住民為主的農民, 伐木和開礦的工人到這裡定居, 捕鯨活動就在附近的水域裡, 漁夫也跟著來了。

一九零二年主導社區發展的碼頭汽船公司(Terminal Steamship Company), 興建了旅館, 營地, 雜貨店, 茶館和跳舞活動中心, 希望在島上打造一個民眾遊樂場(the people’s playground)。 二十年後, 由工會汽船公司(Union Steamship Company )接手, 更積極地擴建活動中心和旅館, 還增建了近兩百棟渡假屋, 六個野餐營地, 使得跨海到島上來野宴的, 租借渡假屋的及來參加舞會的, 一時絡繹不絕。

可惜欣欣向榮的景觀, 卻在五零年代開始凋零了, 島上的渡假屋及旅館都因生意不佳而先後關門, 連唯一的雜貨店也於一九七五年歇業。 直到一個宗教團體介入, 籌款並與政府交涉, 才紓解了小島的困境。 如今島上有一個佔地六百畝的克利畔
公園(Crippen Regional Park), 為保護野生動物而設立, 連那老雜貨店的建築物也得以翻新, 而成為當地的地標。

波紋島一萬三千畝的土地上都種有樹木, 包括香柏, 鐵杉, 楊梅樹 和超過兩百

呎高的洋松, 恰是登山及野餐的好去處。 如今島上除了住著四百位藝文界知名之士外, 松雞, 貂, 巨鷹, 烏鴉, 鸕鶿, 野鹿和至少兩群藍色蒼鷺, 也以這裡為家。
全島二十三哩長的海邊沙灘, 早已成了游泳, 潛水和喜愛日光浴的遊客們的最愛, 也是那些駕著小艇, 在海中乘風破浪的好漢們歇腳的地方。

自咖啡館窗口望去, 只見一隻小鹿正吃著路邊人家院裡的三色紫羅蘭, 牠突然抬起頭來, 眼睛望著路中央, 原來是白妮絲的車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