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23, 2014

恩與美

確切的日期雖已不復記憶, 但在愛城的一個寒冬, ’喜福會’( The Joy Luck Club )電影散場後, 我與鄰居莉莎走在結冰的小路上不停拭淚的往事, 至今難忘。 莉莎尷尬地道了聲歉’, 開始擤鼻涕, 然後問,  妳想這會是發生在作者自己家中的故事嗎? 不然為什麼那麼感人?

’喜福會’曾一連四十週登上鈕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排行榜, 是美藉華裔譚恩美(Amy Tan) 的原作, 她也參與了這部電影的製作和編劇, 因此全片與原著的精神吻合, 而莉莎似乎只猜對了一半,  ‘喜福會’呈現出來的, 豈止是作者自己家人的影子, 我也看到她母親及她祖母那年代中國婦女的影子。

這位作家的天賦, 自她八歲參加作文比賽, 獲得首獎時就展現出來了。 包括她發表過的兒童文學在內, 她的創作恰似一扇讓西方窺視中國歷史文化的窗口, 在其他也以探討相同議題為素材, 從事英文寫作的華裔作家中, 至今她可能是最受肯定的一位。

天賦之外, 譚恩美踏上創作的道路, 也是命運使然。 她父親是位電機工程師, 也是位浸信教會牧師, 國共爆發內戰時, 就來到了美國, 與淪陷前, 搭乘最後一班輪船離開上海, 逃避婚姻暴力的黛絲( Daisy) 女士結合, 生下了譚恩美和兩個男孩。

不幸她父親與兄長, 分別在六零年代末期過世, 母親便帶著兩個孩子去歐洲漂流, 譚恩美便是在瑞士完成高中學業的。 返美後, 卻為了不願唸基督書院和醫學院, 而傷了母女之情。

她於一九七三年獲得語言學碩士學位, 更獲得唸博士學位的獎學金, 直到一位好友遭人謀殺, 她受不了打擊, 才棄學從事商業寫作, 幾番努力, 竟成為著名的企劃人才。

一九八五年, 當她事業蒸蒸日上時, 她卻覺得自己快成為工作狂了, 就求助於心理醫師, 不料在一次治療中, 她竟一連三度入睡, 那便是她決心以文學創作取代治療的開端。

一九九一年, 母親前一段不幸的婚姻, 促使她完成’灶神的妻子’(The Kitchen God’s Wife), 這書和一九九五年發表的’秘密的意念’(Secret Sense)一樣, 都像’喜福會’ 般, 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

如今, 譚恩美的許多作品已被採用為高中及大學多元文化教材。 數年前, 她更成為美國最佳短篇小說選( 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 的主編。 她的作品已被譯為二十四種文字, 至於一九九四年出版的童書’中國宣羅貓’ (The Chinese Siamese Cat), 還發展成兒童電視影集。

譚恩美也承認, 她的作品並非每本都純屬虛構, 比如, 二零零壹年發表的’接骨師的女兒’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她說那書故事的心臟屬於她祖母, 聲音卻屬於母親。 近年來雖有其他華裔作家的作品暢銷, 但喜褔會卻總在我心中流連。